教師招聘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您現在的位置:中公教師網 > 中國教師招聘考試 > 考試題庫 > 每日一練 >
來源:教師招聘網 時間:2020-12-30 09:12:37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中公講師解析:皮亞杰提出認知發展理論,并將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
2.【答案】C。中公講師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論。皮亞杰認為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開始接受學校教育,出現了顯著的認知發展。這一階段兒童的認知結構已經發生了重組和改善,思維具有一定的彈性,兒童已經獲得了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的守恒,能憑借具體事物或從具體事物中獲得的表象進行邏輯思維和群集運算。但他們沒有形成概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都必須與他們熟悉的物體或場景相聯系,還不能進行抽象思維。此外,本階段兒童已經能理解原則和規則,但在實際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規則,不敢改變。隨著分類和排序的獲得,兒童獲得了思維的可逆性。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感知運動階段,認知活動主要是通過探索感知覺與運動之間的關系來獲得動作經驗,在這些活動中形成了一些低級的行為圖式,以此來適應外部環境和進一步探索外界環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們探索周圍世界的主要手段。這一階段的標志是兒童逐漸獲得了客體永恒性。B選項,前運算階段,兒童開始能運用言語或較為抽象的符號代表他們經歷過的事物。但這一階段的兒童還不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他們認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謂的“泛靈論”。這一階段兒童在思維方面存在自我中心的特點,認為別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樣,以為世界是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圍繞著他轉。本階段的兒童的思維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尚未獲得物體守恒的概念。D選項,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他們的思維已經超越了對具體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賴,使形式從內容中解脫出來,進入形式運算階段。這種能力一直持續到成年時期。本階段中個體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從多種維度對抽象的性質進行思維。他們的思維是以命題形式進行的,并能發現命題之間的關系;能夠進行假設性思維,采用邏輯推理、歸納或演繹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能夠理解符號的意義、隱喻和直喻,能夠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維發展已經接近成人的水平。綜上所述,ABD三項均與題意不符合,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3.【答案】A。中公講師解析:最近發展區是指:實際的發展水平與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前者是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定;后者則是指在成人的指導下或是與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時,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題干中在“智慧小組”幫助下,其他小組能完成,說明其他組處于最近發展區。
4.【答案】D。中公講師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中學階段指的是初高中階段(12-18歲),埃里克森認為在這一階段人所面臨的沖突是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個體此時開始體會到自我概念問題的困擾,即開始考慮“我是誰”這一問題,體驗著角色統一與角色混亂的沖突。這里的角色同一性是有關自我形象的一種組織,包括有關自我的能力、信念、性格等一貫經驗和概念。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0-18個月左右)。這一階段,尤其是生命的前幾個月,嬰兒的目標是建立起對周圍世界的基本信任感。所謂基本信任感是指“一種充分信任他人,并且自己也值得信賴的基本感覺。”B選項,自主對羞怯與懷疑(18個月到3歲)。這個階段中的兒童已經學會了走路,并且能夠充分利用掌握的語言和他人進行交流。兒童開始表現出自我控制的需要與傾向,渴望自主并試圖自己做一些事情。C選項,勤奮感對自卑感(6、7~12歲)。本階段兒童開始進入學校學習,開始體會到持之以恒的能力與成功之間的關系,開始形成一種成功感。本階段的兒童面臨來自家庭、學校以及同伴的各種要求和挑戰,他們力求保持一種平衡,以至于形成一種壓力。綜上所述,ABC三項均與題意不符合,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5.【答案】A。中公講師解析:場獨立型學生更感興趣的是自然科學和數學;場依存型的學生更感興趣的學科是人文科學,如文學、歷史、法律等。故本題答案為A。
6.【答案】BCD。中公講師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智力的群體差異。智力是個體先天稟賦和后天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個體智力的發展存在明顯的差異,包括個體差異和群體差異。(1)智力的個體差異。智力的個體差異反映在個體間和個體內。個體間的差異是指個人與其同齡團體的常模比較所表現出來的差異。大量的研究表明,人們的智力水平呈常態分布,絕大多數人的聰明程度屬中等,而智商分數極高與極低的人很少。一般認為,智商超過140的人屬于天才,他們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智力的個體內差異,即個人智商分數的構成成分的差異。(2)智力的群體差異。智力的群體差異是指不同群體之間的智力差異,包括智力的性別差異、年齡差異、種族差異等。綜上所述,A選項智商分數不屬于群體差異,故排除。因此本題選BCD。
7.【答案】ABCD。中公講師解析:本題考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心理輔導的原則主要有:面向全體學生原則、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個別化對待原則、整體性發展原則。A選項,面向全體學生原則是指心理輔導是面向全體學生、為全體學生服務的,是為了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和諧發展。B選項,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是指心理輔導既有預防功能,又有發展功能。預防功能是初級功能,發展功能則是高級功能,而兩者的有機結合才能更好達到心理輔導的目的。C選項,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是指尊重與理解學生是心理輔導最基本的條件,也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尊重與理解學生的權利和選擇。D選項,學生主體性原則是指在心理輔導中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和調動學生自我心理發展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原因之一是學生自己是心理發展的主體。ABCD均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為選項ABCD。
8.【答案】√。中公講師解析:最近發展區是指學生現有水平與在他人幫助之下所能達到水平之間差距。
9.【答案】√。中公講師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學齡期(6、7~12歲)階段主要沖突為勤奮感對自卑感。該階段兒童開始進入學校學習,開始體會到持之以恒的能力與成功之間的關系,開始形成一種成功感。兒童的成功經驗增強了兒童的勝任感,其中的困難和挫折則導致了自卑感。這些成功的體驗有助于兒童在以后的社會生活中建立勤奮的特質,表現為樂于工作和較好的適應性。成年人對于兒童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勤奮給予鼓勵是必要的。這一階段體驗著能力的實現。故本題說法正確。
10.【答案】√。中公講師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抑郁癥的理解。抑郁癥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為特征的神經癥。主要表現有:一是情緒消極、悲傷、頹廢、淡漠,失去滿足感和生活樂趣;二是消極的認識傾向,低自尊、無能感,從消極方面看事物,好責難自己,對未來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動機缺失、被動,缺少熱情;四是軀體上疲勞、失眠、食欲不振等。故該說法正確。